余光中:《乡愁》
余光中,当代著名诗人、学者、翻译家,出生于江苏南京,祖籍福建泉州永春,而后移居宝岛台湾。
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、散文、评论、翻译,自称为自己写作的“四度空间”,被誉为文坛的“璀璨五彩笔” 。
余光中的诗作如《乡愁》《乡愁四韵》,散文如《听听那冷雨》《我的四个假想敌》等,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。
余光中,是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习读古文的。
余光中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诗歌是在高中的教科书里。课后,他到处寻找诗歌来读,热情一发不可收。这个少年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,“我愿意跟着它走”。
梁实秋说:“余光中右手写诗,左手写散文,成就之高,一时无两,是真正的大师。”
以下是余光中笔下的名言,句句让人惊艳,相信总有一句会触动你的心。
1.我独自漫步在自己园中,向整个的宇宙说一声早。(语出《夏晨》)
2.一片大陆,算不算你的国?一个岛,算不算你的家?一眨眼,算不算少年?一辈子,算不算永远?答案啊答案,在茫茫的风里。(语出《江湖上》)
3.那就折一些阔一点的荷叶, 包一片月光回去, 回去夹在唐诗里, 扁扁的,像压过的相思。(语出《满月下》)
4.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,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,祖国已非少年的祖国,纵我见青山一发多妩媚。(语出《独白》)
5.人生有许多事情,正如船后的波纹,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。
6.你的眼睛可真好看,里面有晴雨、日月、山川、江河、云雾、花鸟,但我的眼睛更好看,因为我的眼里有你。(语出《你的眼睛真好看》)
7.等你,在雨中,在造虹的雨中。蝉声沉落,蛙声升起,一池的红莲如红焰,在雨中
你来不来都一样,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;尤其隔着黄昏,隔着这样的细雨,永恒,刹那,刹那,永恒。(语出《等你,在雨中》)
8.若逢新雪初霁, 满月当空, 下面平铺着皓影, 上面流转着亮银, 而你带笑地向我走来, 月色和雪色之间, 你是第三种绝色。(语出《绝色》)
9.雨天的屋瓦,浮漾湿湿的流光,昏而温柔,迎光则微明,背光则幽黯,对于视觉,是一种低沉的安慰。(语出《听听那冷雨》)
10.在厦门那半年,骑单车上学途中,有两三里路是沿着海边,黄沙碧水,飞轮而过,令我享受每一寸的风程。(语出《海缘》)
11.⼈的⼀⽣有⼀个半童年。⼀个童年在⾃⼰⼩时候,⽽半个童年在⾃⼰孩⼦的⼩时候。
12.小时候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: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;长大后,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:我在这头,新娘在那头;后来啊,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。(语出《乡愁》)
13.再长的旅途也会把行人带回家来, 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。 世界上一切的桥,一切的路, 无论是多少左转右弯, 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门口。
14.当初发明阳台的人,一定是一位乐观外向的天才,才会突破家居的局限,把一个幻想的半岛推向窗外,向山和海,向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。
15.世上本没有故乡的,只是因为有了他乡;世上本没有思念的,是因为有了离别。
16.最初,是你无忧的绮年,交错编成无猜的长辫,用你的乌丝,我的情丝,后来用圆满的金戒指,幸福最小巧的直径,套你的修指。(语出《思华年》)
17.与海为邻, 住在无尽蓝的隔壁, 却无壁可隔, 一无所有,却拥有一切。
18.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了月光。余下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吐气,就半个盛唐。(语出《寻李白》)
19.我的国家,依然是五岳向上。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,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。(语出《欢呼哈雷》)
20.最好的生活,是拿一生珍重地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,在平凡的日子里,活出深情与真意。
21.杏花、春雨、江南。六个方块字,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,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,变来变去,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,美丽的中文不老,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。因为每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。
22.大陆上的秋天,无论是疏雨滴梧桐,或是骤雨打荷叶,听去总有一点凄凉,凄清,凄楚,于今在岛上回味,则在凄楚之外,在笼上一层凄迷了,饶你多少豪情侠气,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。
余光中一生为家国而咏,也为心灵而歌。
他这一生,与诗词为伴,如今重读这些诗句,字字温柔,句句动人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