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:写给母亲的诗
《游子吟》
唐·孟郊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在昏黄的油灯下,一位慈祥的母亲正手持针线,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裳。那针线在母亲的手中穿梭,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无尽的牵挂与不舍。
孟郊的《游子吟》,用最朴素的语言,描绘出这世间最伟大的母爱。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,母亲担心孩子在外漂泊受苦,归期遥遥,她把所有的爱都缝进了这衣裳里。
而我们,如同那小草,在母爱的春晖下茁壮成长。可这寸草之心,又怎能报答得了那如春日暖阳般的深情厚爱?这首写给母亲的诗,穿越千年时光,依然触动着我们的心弦,让我们在每一个思念母亲的时刻,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挚爱。
02:写给父亲的诗
《七绝·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》
现代·毛泽东
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
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
在那温暖与深沉交织的亲情世界里,毛泽东的《七绝·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熠熠生辉。
这首写给父亲的诗,承载着少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。他立志走出乡关,去追寻知识与真理,不成功名绝不归还。这是何等的坚定与决绝,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”这两句更是将胸怀拓宽至无限,展现出他无畏的勇气和广阔的视野。在他心中,亲情虽重,但追逐梦想、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的决心更为坚定。
这份古诗传情,是儿子对父亲的承诺,也是父子间精神的传承。它让我们看到,亲情的力量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,而父亲的理解与支持,是孩子勇敢飞翔的翅膀。即使岁月流转,这份挚爱依然在诗中永恒流淌。
03:写给妹妹的诗
《示长安君》
宋·王安石
少年离别意非轻,老去相逢亦怆情。
草草杯盘共笑语,昏昏灯火话平生。
自怜湖海三年隔,又作尘沙万里行。
欲问后期何日是,寄书应见雁南征。
在时光的长河中,王安石这首《示长安君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亲情的温暖与挚爱。
诗中,王安石将与妹妹重逢又别离的复杂情感娓娓道来。年少时的离别,心中已觉情意深重,而年老时的相逢,却依然满是怆然。简单的杯盘,共有的笑语,昏黄的灯火下,诉说着平生的点滴。
他们兄妹,曾因湖海相隔三年,如今短暂相聚,诗人却又要踏上万里尘沙的征途。那欲问归期却不知如何开口的无奈,只能寄望于南征的大雁带去书信,传递这份牵挂。
这不仅是一首写给妹妹的诗,更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。在岁月的沧桑中,无论距离多远,时间多长,亲情始终紧紧相连,如明灯照亮彼此的人生旅程。
04:写给弟弟的诗
《月夜忆舍弟》
唐·杜甫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在这寂静的月夜,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如同一股清泉,流淌在我们的心间。戍楼上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往来,边地秋夜,一只孤雁的哀鸣划破了长空。
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,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然而,诗人的弟弟们却分散在各地,杳无音信。家已不成家,生死也无从知晓。想要寄封书信,却常常无法送达,何况这战火还未停息。
这不仅是杜甫写给弟弟的诗,更是对亲情的深深呼唤。战乱让亲人分离,让思念无处安放。但即便如此,那份血浓于水的牵挂,始终在诗人的心中燃烧。在这冷月清辉下,我们仿佛能看到杜甫那饱含忧愁的双眸,对弟弟们的挚爱与担忧溢于言表。千年前的古诗,传递着今时今日依旧动人的亲情,让我们懂得珍惜与亲人相守的每一刻。
05:写给姐姐的诗
《大姊索诗》
清·袁枚
六旬谁把小名呼?阿姊还能认故吾。
见面恍疑慈母在,徐行全赖外孙扶。
当前共坐人如梦,此后重逢事恐无。
留住白头谈旧话,千金一刻对西湖。
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,袁枚的《大姊索诗》宛如一颗璀璨的亲情明珠,熠熠生辉。
诗中,年已六旬的袁枚被阿姊唤起小名,那一瞬间,仿佛时光倒流,熟悉的亲昵让他重感童年的温暖。见面时恍若慈母犹在身旁,徐行时全赖外孙相扶,画面温馨而动人。
当前共坐,如梦似幻,深知此后重逢难测。他们留住此刻的白头时光,在西湖边畅叙旧话,每一刻都珍贵如千金。
这首写给姐姐的诗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着最真挚的亲情。它让我们看到,无论岁月如何变迁,亲情始终是心中最柔软、最温暖的港湾,那份挚爱永远不会褪色。
06:写给哥哥的诗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唐:王维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在这九月九日的重阳佳节,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总会在心头回响。这首写给哥哥的诗,饱含着无尽的亲情挚爱。
王维独在异乡,身为异客,每逢佳节,那思念亲人的情感便愈发浓烈。遥想远方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,他却不在其中,心中该是何等的落寞与惆怅。
如今,我们身处繁华都市,为生活奔波忙碌,与亲人聚少离多。但亲情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。就像王维对哥哥的思念,虽远隔千山万水,却依然真挚深沉。
让我们借这首古诗传情,告诉远方的亲人,我们的思念从未停止,我们的心永远紧紧相连。
07:写给妻子的诗
《夜雨寄北》
唐·李商隐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在这巴山的秋夜,雨水淅淅沥沥,涨满了秋池。李商隐坐在昏黄的油灯下,心中满是对妻子的思念。
远方的妻子来信询问归期,可他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。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,这短短七个字,道尽了多少无奈与牵挂。
然而,李商隐的心中仍怀着美好的憧憬。他想象着未来,夫妻二人相聚在西窗之下,共剪那烛花,互诉衷肠。那时,定要把这巴山夜雨的孤寂细细说与妻子听。
《夜雨寄北》,一首写给妻子的诗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饱含着最真挚的亲情挚爱。千百年后的我们,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相思,那份对家的眷恋。
08:写给丈夫的诗
《寄夫》
唐·陈玉兰
夫戍边关妾在吴,西风吹妾妾忧夫。
一行书信千行泪,寒到君边衣到无?
在遥远的大唐,陈玉兰满心牵挂着戍守边关的丈夫。她独守在吴地,每当西风乍起,心中的忧思便如潮水般汹涌。
她提起笔,将深情与担忧化为一行行书信,可那千行泪却先于笔墨落下。每一个字,都是她对丈夫的无尽思念。她不知道这寒峭的风是否已侵袭到丈夫身边,更不知道自己寄出的寒衣是否已送达。
这份亲情挚爱,穿越了时空,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忠贞与深情。一首《寄夫》,道尽了相思,那是妻子对丈夫的深深眷恋。在那个通讯不便的时代,古诗成为了传递真情的纽带,让相隔万里的两颗心紧紧相连。
09:写给女儿的诗
《与小女》
唐·韦庄
见人初解语呕哑,不肯归眠恋小车。
一夜娇啼缘底事,为嫌衣少缕金华。
在时光的长河中,韦庄的《与小女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亲情挚爱之光。
诗中,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初解人语、天真可爱的小女孩,咿呀学语,对小车爱不释手,迟迟不肯归眠。那一夜,她娇啼不止,原来是嫌弃衣服上少了缕金华。
这简单而生动的场景,是父亲对女儿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深的疼爱。韦庄用他的笔触,将父女间的温情定格。在这首写给女儿的诗里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。它让我们感受到,千年前的父爱与今时今日并无不同,都是那般温暖、深沉。
让我们在这古诗的韵味中,品味亲情的美好,珍惜与子女相伴的每一刻,用爱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亲情篇章。
10:写给儿子的诗
《洗儿诗》
宋·苏轼
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
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
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,苏轼的《洗儿诗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亲情的温暖与挚爱。
世人皆期望孩子聪明伶俐,然而苏轼却因自身的聪明反被误了一生。这首写给儿子的诗,没有华丽的词藻,只有一位父亲最真挚深沉的期许。他不盼孩子功成名就、聪明绝顶,只愿其愚笨鲁莽,无灾无难,顺利到达公卿之位。
这看似矛盾的愿望,实则饱含了苏轼对儿子浓浓的爱。他深知人生道路的坎坷,官场的险恶,宁愿孩子平凡安稳,也不愿他在复杂的世界中受苦受累。这诗,是一位父亲为孩子撑起的一把遮风挡雨的伞,是跨越千年仍触动人心的亲情告白。
这 10 首致家人的古诗,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,展现了亲情的多样面貌。它们或是温馨、或是牵挂、或是期许,每一句都深深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。在这些古诗中,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,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永远熠熠生辉。无论岁月如何变迁,亲情始终是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,最温暖的港湾。让我们在这些古诗的浸润下,珍惜身边的亲人,用心去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挚爱。
相关文章